“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2018年,午夜夢迴時,耳畔傳來兒時歲末寒冬之際的熟悉樂曲。曾經,在那個物資不甚豐饒的年代,進口巧克力和糖果禮盒都是節慶專屬的高級禮品,平日只能眼巴巴垂涎著能入口暖心的糖果。因此,孩童總是滿心期待聖誕節的降臨,伴隨而來的是滋味絕美的巧克力與親友如雪花紛傳的卡片。當時,聆聽叮鈴鈴的耶誕歌曲,嘴中含著甜滋滋的巧克力,快樂的氣氛瞬間感染著全身的細胞,讓幼小心靈充滿了雪花紛飛的白色景緻。

年齡漸長,常常為了生計而到處汲汲營營,髮絲也漸染滄桑,不覺間,幼年純真野趣也在塵世中消散,心田也爬滿蛛網。為了人間無悔,重憶兒時記憶,我決意飛奔那白雪紛飛的童話世界,找尋耶誕老人的所在國度。歷經一年十個月的策劃、修改和等待,終於來到距離台北7,804公里的千湖之國──芬蘭,展開一場夢幻冒險的森林國度。

冬季芬蘭夢幻國度的冒險旅程,涵蓋了芬蘭堡(Suomenlinna Sveaborg)、赫爾辛基(Helsinki)、羅瓦涅米(Rovaniemi)、薩利色爾卡(Saariselka)、伊瓦洛(Ivalo)和伊納里(Inari)。全境交通則依靠電車(tram)、火車(train)、渡輪(ferry)、巴士(bus)與芬蘭國內班機(airplane)來移動,即便不自駕、亦能優游於北極圈雪國之境。

DAY 1 赫爾辛基市區(Helsinki Downtown)

2019年11月25日(一),我們於桃園國際機場會合後,便搭乘晚間19:40分起飛的國泰港龍前往香港,再轉乘芬蘭航空(Finnair)飛往芬蘭。抵達赫爾辛基萬塔機場(Vantaa Airport)約26日(二)清晨05:25分。快速通關後,便在機場內的R-kioski便利商店購買DNA的七天Rajaton Prepaid 4G上網卡,隨後便搭乘火車前往赫爾辛基,展開為期兩天的市區參訪行程。

首站抵達赫爾辛基近百年歷史的標誌性建築──赫爾辛基中央車站(Helsinki Central Railway Station)。車站大樓由Eliel. Saarinen所設計,並於1919年落成。車站入口處用巨大的花崗岩砌成直牆,屋頂以銅彎成曲線,一直一曲,兩邊對稱,襯托正門入口的拱形。同時,入口兩側,有四個直立的巨型雕像捧著四個圓球,而在右側不遠處另有個獨特的鐘樓設計。整體的設計理念融合了理性與感性,堪稱為現代建築的傑作。2013年,“BBC”曾票選它作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火車站之一。

接續來到赫爾辛基的一座抽象紀念碑──西貝流士紀念碑(Sibelius monument//Sibelius-monumentti)。1967年,由芬蘭雕塑家埃拉·希爾圖寧(Eila Hiltunen)設計這座由一堆管風琴組成聲波的紀念碑。鋸齒狀的紀念碑由600多個高度不勻稱的鋼管組合在一起,而希爾圖寧的簽名隱藏在其中。該地標的設計目的主要是體現芬蘭作曲家尚·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的音樂精神,但其抽象的本質未能體現音樂家的風格,引發批評浪聲不斷。因而,在紀念碑下豎立一個大型西貝流士半身雕像,令樂迷有不在喧擾不斷而能有所寄託。

離西貝流士紀念碑不遠處,有一家位於海邊的小咖啡館—Café Regatta。前庭錯落有致的桌椅襯托著磚紅屋瓦的咖啡館,一旁霹靂啪啦、乾柴烈火的爐火溫暖著旅人的雙手,頗有北歐鄉村的生活情調。Café Regatta內部格局小巧精緻,各式各樣的茶具、吊飾、繪畫和樂器佈滿樸質木牆,隱身於乾淨明亮的美食櫃台後,卻是親切友善的笑靨。坐在靜謐的燭光窗前,品嚐著香醇美味的肉桂捲(cinnamon buns),喝著甜而不膩的熱可可,愜意舒適享受茶點時光。

接續走訪西歐第一大東正教堂──烏斯佩斯基大教堂(Uspenski Cathedral//Uspenskin Katedraali)。興建於1862~1868年的烏斯佩斯基大教堂,位於卡達亞諾伽半島的山坡上,尊崇“聖母安息”,是赫爾辛基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教堂結合了拜占庭式和斯拉夫民族的風格,紅磚綠頂、金色尖塔的巧妙建築為其主要特色;而教堂頂部13個洋蔥式的圓形鍍金尖塔,象徵了耶穌和祂十二位的門徒。此外,教堂獨特的祭壇和牆壁上所繪畫的寓言和神話故事,以及內部綻放許多直立大燭臺,燈火下的壁畫既典雅又華麗展現著教堂景致。離烏斯佩斯基大教堂不遠處是赫爾辛基另一座著名地標──摩天輪(SkyWheel Helsinki Observation Wheel)。旅人乘坐位於港邊的摩天輪,隨著緩慢轉動的天窗,俯視盡攬赫爾辛基的全景視野。

參觀過「紅」教堂之後,我們搭往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參議院廣場(Senate Square)上的赫爾辛基主教座堂(Helsinki Cathedral//Helsingin tuomiokirkko)。這座教堂也是赫爾辛基標誌性的建築之一,興建於1830~1852年,新古典主義風格,可容納1,300人,左右兩側分別是芬蘭總理府、赫爾辛基大學主樓和國家圖書館。赫爾辛基大教堂平面為對稱的希臘十字形,四面都有柱廊和三角楣飾。大教堂上方有四個小圓頂環繞著綠色大圓頂,周圍有12位聖徒的雕像。由於赫爾辛基大教堂以白色為基調,過往出航的水手看到教堂,就得知離赫爾辛基不遠了;因此,赫爾辛基大教堂又得名為「白都」教堂。

造訪兩座大教堂之後,我們走往赫爾辛基集市廣場(Kauppatori)。廣場位於赫爾辛基歷史市中心的南端,赫爾辛基南港海灣的邊緣。東邊為卡塔亞諾卡運河河口上的總統府碼頭(Linnanallas),終年有開往芬蘭堡的渡輪。而在集市廣場的中心有一座赫爾辛基最古老的公共紀念碑──皇后石碑,紀念尼古拉一世沙皇與亞歷山德拉皇后於1835年首次登陸造訪赫爾辛基而豎立的紀念碑。仔細端倪皇后石碑為紅色花崗岩的方尖碑,體現沙皇俄國和文化圖騰的雙頭鷹則抓著位於方尖碑上緣的銅色地球模型。雙頭鷹一頭望著西方,另一頭望著東方,象徵著歐洲和亞洲兩塊大陸間的統一,以及東羅馬帝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此外,鷹頭上的皇冠更是象徵俄國的統一和主權。

走入芬蘭自1889年迄今還在營運最古老的菜市場──舊市場(Old Market Hall//Vanha Kauppahalli),品嚐Soppakeittio Tapaste Oy的海鮮湯。敞開舊市場建築的大門,映入眼簾的竟是燈光明亮、環境乾淨、商品陳設井然有序,而工作人員則面帶微笑,樂於工作的神情。北歐國家之所以能成為其他國家所欣羨的幸福國度的秘密,就在街頭巷弄裡的市集了。點選了海鮮湯之後,我們便靜坐在桌前,飢腸轆轆地啃食麵包。不起眼的麵包聞來有股淡淡的麥香味道,咀嚼起來口感Q彈略帶硬勁,搭配豐盛的蝦子、魚肉、胡蘿蔔和馬鈴薯等新鮮食材,足足溫暖了旅人的脾胃。能在寒風颼颼的赫爾辛基市區品嚐到溫熱的海鮮湯,同時價位又十分親民,不禁讓我們於翌日傍晚離開前往羅瓦涅米之前,二度光臨Soppakeittio Tapaste Oy,品嚐奶油鮭魚湯。時至今日,我仍念念不忘那奶香、肥鮭和嫩薯的甜美滋味呢!

離開舊市場,走往集市廣場西邊的艾斯普那帝公園(Esplanadi Park)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矗立在花崗岩做成的噴泉上的裸體少女青銅塑像──哈維斯·阿曼達(Havis Amanda)。她是一位冒水而出的美人魚,腳邊有四條噴水的魚,而四條海獅環繞著噴泉周圍。她一手托腮,身體微微後傾,靜靜地凝視著芬蘭灣,因而被人們譽為「波羅的海的女兒」。鄰近哈維斯·阿曼達塑像的是艾斯普那帝公園。11月底的艾斯普那帝公園雖未見雪花紛飛,但公園裡動物造型的燈具與樹梢上的聖誕燈飾已為公園點上浪漫氣氛,感染旅人想像雪花四散的絢爛。

緊接著我們搭乘電車造訪另一座路德宗教堂──聖殿廣場教堂(Temppeliaukion kirkko),俗稱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 Rock Church)。教堂自天然岩床中開採而成,四面都是原始粗鑿的石頭,銅圓頂覆蓋著岩石教堂,下方有個玻璃天窗,讓圓頂看起來像懸亭似的,讓自然光灑落室內。同時,岩石牆環繞著洞穴般的圓形教堂,因此當琴聲從崎嶇的石頭優美地回響時,會帶來極佳的聲學效果。午後時刻,靜坐在長椅上,看著牆外的陽光穿透天窗,投射出明暗不勻的光束打在石牆上,耳畔傾聽著美妙的鋼琴聲,並忘情地欣賞獨特而壯觀的建築風格,自然的樂音與絕美景致邂逅了我午後的休憩。

沿著風景如畫的街頭緩緩往前移動,我們來到了歐洲十大特色書店之一的Stockmann Academic Bookstore(學術書店)。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擁有近50年歷史建築大樓內的學術書店,給旅人的第一印象是:以白色大理石為主結構,搭配柔和燈光與沙發,溫馨寬敞的閱讀空間,以及藏書豐富的樓層,都讓每位踏進書店的旅人不自覺地放緩腳步,沉浸在浩瀚無垠的學海中。走往二樓,和煦的陽光透射在天窗下的書架和走道上,讓人在視覺上感覺暖和許多。同時,位於二樓的咖啡廳Café Aalto更是座無虛席,滿是紳士淑女優雅享受午茶時光。在正門的左側是提供旅人品嚐咖啡與甜點的星巴克。大致上,整體建築散發著北歐重視人文精神和生活品味的格調,非常值得旅人造訪。

走在熙來攘往的納林卡廣場(Narinkka Square)時,目光突然被眼前的一座橙色圓型結構的怪異建築吸引住──康比靜默禮拜堂(Kamppi Chapel // Kampin kappeli)。以石料、金屬和玻璃為材料的建築,裡面的酒店和購物中心環繞著木質建材的教堂,散放著無違和的超現代風格。走入教堂,圓形光滑的木質牆壁散發著自然溫暖,而寬敞的高天花板、未來主義式的祭壇、簡樸的燭台和一排排塊狀的長椅,則呈現樸實無華的格調。靜坐在小教堂內,竟帶給旅人心靈上的寧靜與舒適,彷若蜷縮在母親的子宮內,與世隔絕,遇見遺落在天涯海角的安全與歸屬感。

與康比靜默禮拜堂毗鄰而居的是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Amos Rex)。位於玻璃宮(Lasipalatsi)地下空間的Amos Rex,其地面有著五個冒泡而出的圓錐體,其上方有著圓形大窗戶,經常引起路人的好奇心,佇足拍照或一窺窗戶下的神祕空間。至Forum大樓內的Moomin Shop,選購嚕嚕米的周邊產品後,我們則走到Naughty Brgr享用漢堡晚餐。在高物價的北歐國家,無論是肉類或素食漢堡,最低價格都是十歐元起跳,生菜薯條飲料都得另外計費。咬了一口盎格斯牛肉堡後,發現肉質鮮嫩好吃,但略偏油鹹,吃得滿嘴雙手都是油脂,而厚片的薯條炸成金黃色的外衣,外酥內軟的口感和撲鼻而來的香氣,堪稱赫爾辛基極品薯條。

最後,我們搭乘電車前往離赫爾辛基市中心約15分鐘的Kaurilan Sauna,體驗在一棟真正十九世紀桑拿建築物裡,採用真正木材加熱的傳統芬蘭桑拿浴。這是一家位於幽暗靜謐林間小屋,簡潔的名字和項目掛在門口石柱的油燈上下;小屋子呈現古老傳統的質樸美感,柔和的燭光照耀著鄉村格調的廳堂與庭院。屋內陳設簡單潔淨,空氣中釋放著溫暖舒鬆的氛圍,而蒸氣室裡則採用了最傳統的木製火爐。

坐在三層梯階的木板上,賓客並肩而坐,女主人不時地往爐火潑水,隱約只見團團熱氣瞬間湧襲而來,感受到自己全身的毛細孔猶如波浪般地逐次舒張開來,偌大的水珠竟自臉龐與肌膚部位直流而下。坐在這獨有爐火的密閉房室裡,每一回的潑水韻律,每一次的熱浪襲捲,彷彿都在燃燒體內僅存的脂肪,更像鳳凰浴火重生之姿,置之死地而重生之境。從頭往下澆灌冷水,走出屋外,吹著冷風,全身竟然舒暢無比。在這熱冷來回交鋒之際,身心靈也獲得前所未有的釋放感和滿足感。

其實,對於芬蘭人來說,享有桑拿浴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此,即便對於一個才500萬人口的國家來說,全國擁有150萬個私人和公共桑拿浴並不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情。在芬蘭傳統的桑拿浴中,男性和女性都是裸體享受桑拿浴,即便是一家人也不例外(但外國人可被允許穿自己感到舒適的衣物,如泳衣或大浴巾)。此外,在混合的公共桑拿浴中,能為賓客加熱桑拿,對於主人來說可是無比驕傲的事情,但此情況仍須有一些醫療限制,方能嘗試加溫。

在桑拿浴的過程中,體驗者學習聆聽自己的身體,不需要特意表現出自己的堅韌,努力熬坐在蒸氣室裡;反而,可按照自己身體的律動,遊走在蒸氣室、洗手間和露天場所(譬如湖泊或大海)之間。此外,適時補充水分和欣賞風景,以及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並享受芬蘭桑拿浴的習俗,也有益於身心靈的健康。對芬蘭人而言,桑拿浴之後,習慣上會繼續進行交談、喝酒或吃點餅乾;同時,聆聽客人對桑拿浴體驗的評論──是芬蘭人津津樂道、永不厭倦的話題。因此,若有機會到芬蘭享受桑拿浴的話,可別錯失這種一生一次、獨特曼妙的體驗行程。

第一晚,夜宿亞瑟酒店(Hotel Arthur)。該酒店位於交通樞紐,環境舒適,服務親切,有提供旅人行李免費寄放的服務,是個不錯的停泊休憩的選擇。

DAY 2 赫爾辛基市區(Helsinki Downtown)、芬蘭堡(Suomenlinna Sveaborg)

早晨七點多,天空籠罩在一片灰濛濛的暗黑中,我們已經來到位於芬蘭赫爾辛基卡利奧區的一座路德宗教堂──卡利奧教堂(Kallion kirkko)。這棟座落在斜坡上的教堂是由建築師拉爾斯·松克(Lars Sonck)所設計,並且興建於1908-1912年期間。灰色花崗岩建築與穹形紅棕色屋頂,卡利奧教堂代表著結合新藝術運動影響的浪漫民族風格,是赫爾辛基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此外,樓層平面圖呈現古典的拉丁十字標記,由具有階梯和平台的公園區所環繞著。據說,教堂的音響效果極為出色,有著定期的管風琴演奏會。塔樓有七個青銅色的響鈴,其中四個響鈴每天中午和傍晚六點會播放西貝流士的作品。

返回飯店後,我們抓緊時間至餐廳享用早餐。亞瑟酒店提供豐盛多樣性的歐式早餐,典型的芬蘭傳統麵包(Karjalanpiirakka, Ruisleipa, Cinnamon buns)和肉丸(Finnish meatballs)一應俱全,而可頌的美味和口感更是不在話下,是此行中隊友最念念不忘的美食之一呢!

整裝行李後,我們造訪了北歐最美的圖書館──赫爾辛基頌歌中央圖書館(Helsinki Central Library Oodi)。這座籌備超過二十年,耗資九千八百萬歐元的圖書館,是以芬蘭語“ode”一詞命名為「頌歌」。半透明的玻璃天棚連結著芬蘭雲杉木質的立面外牆,頌歌中央圖書館頗有給人一種揚帆而出、簡約溫馨、豪氣干雲的流線感。圖書館的底樓設計意圖成為廣場的延伸,其空間上的木質陽台與屋頂不對稱地懸垂在拱門上。此設計創造了開放、無圓柱的內部空間,並使得建築體下方的地道可以延展而出,而讓視覺能夠「暢行無阻」。

從開放式底樓進入,訪客可見咖啡廳和國家視聽學院的電影院,以及黑白相間的螺旋狀樓梯。穿透天花板上圓形孔的自然光流瀉到圖書館的中央,傾斜的木質地板展現一個角落的休閒座位區。中層裡處處可見設計師費盡巧思把多功能性的辦公室、工作室,會議區和創客空間嵌入在橋梁結構的周圍角落。

建築物的上層被譽稱為“書本天堂”,其間有著開放式空間的圖書館藏書、墨綠色的沙發,並且結合著成人閱讀區和橘黑色系的兒童閱覽室,頂部則是一個獨特波浪起伏的白色天花板。環繞整座圖書館的大面積落地玻璃窗,不僅強化自然採光,更是提供了整座城市的寬闊景色。整體而言,黃、黑、橘、墨綠等室內配色的設計承襲了北歐獨有的色彩搭配;同時,自然明亮的採光、溫暖的木質色調與寧靜的舒適氛圍,再再都給予了訪客閱讀、學習、思考和娛樂多層次感官上的饗宴。

體驗視覺洗禮之後,我們接續搭乘渡輪,造訪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芬蘭堡(Suomenlinna)。擁有數百年歷史砲台和防衛城牆,並且橫跨6個相連島嶼的芬蘭堡是一座建造於18世紀中葉的海防要塞,更是芬蘭最具標誌性的景點之一。歷經了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瑞典時代(1748~1808)、俄羅斯時代(1808~1918)、芬蘭獨立時代(1918~)—芬蘭堡在軍事衝突中堅挺地捍衛了芬蘭首都和南海岸,因而使其成為世界遺產的精神象徵。

其中,最有歷史氛圍的場景莫非芬蘭堡南部庫斯塔安米卡(Kustaan​​miekka)的桑德爾棱堡(Bastion Zander)所屬。沿著藍色指標小徑步行至盡頭,一路上斑駁痕跡的巨型砲台、漆黑陰森的地堡和盤根錯節的堡壘城牆不斷地映入眼簾,彷彿走入時光隧道,見證了血淚的戰爭歷史。建於1753年至1754年的國王之門(King’s Gate/Kuninkaanportti),是一座兩層高的堡壘城牆,上方有雙吊橋和樓梯。而在門旁的四塊石板上,則刻劃著芬蘭堡設計者奧古斯丁·厄倫施瓦德(Augustin Ehrensvard)的警語:“Eftervärld, stå här på egen botn och lita icke på främmande hielp”(後人們,憑你自己的實力站在這裡,不要依靠外國人的幫助。)

走入國王之門,我們抬頭仰望著建於1748年至1750年之間的桑德爾棱堡。桑德爾棱堡是芬蘭堡四座棱堡中最為古老的建築物之一,其城牆主要為垂直的岩壁,頂部有個低護欄,堡內有14個砲台,芬蘭的國旗則在城堡天空中飄揚。穿梭在蜿蜒起伏、濕冷陰暗的地下隧道,彷彿穿透時空,見到當年英勇抵禦的年輕士兵,滿懷家國之情,又心繫家鄉至親舊愛,卻也只能叼根菸,對著窗外波濤洶湧的浪花,吞雲吐霧一番,思念的情緒隨著煙霧上昇,消失殆盡。

芬蘭堡的唯一教堂,是由俄羅斯人因要塞駐軍之需,而於1854年在芬蘭堡所興建的芬蘭堡教堂(Suomenlinnan Kirkko)。該教堂最初有五個洋蔥圓頂,並且充當東正教的禮拜堂,直到1920年代,才變成路德教會。教堂內部呈現荒涼質樸的景色,並且是世上少數兼作燈塔的教堂之一。短暫造訪芬蘭堡後,我們乘船返回赫爾辛基市中心。

原定乘車前往赫爾辛基另一處知名的現代公共桑拿—Löyly Helsinki—體驗在幾何光影間、以海為鄰的桑拿浴。然而,由於時間和交通的因素,為了不錯過傍晚搭往羅瓦涅米(Rovaniemi)的芬蘭北極特快火車(VR),我們只好忍痛割愛,是整趟計畫旅遊中唯一未到訪的景點。 離開赫爾辛基之前,我們二度光臨Soppakeittio Tapaste Oy,品嚐奶油鮭魚湯,為漫漫長夜之旅預先暖身。

傍晚,我們拖著大行李,走往月台,等待著初次搭乘芬蘭北極特快列車的體驗。北極特快列車配備空調設備、餐車車廂、單層的座位車廂、雙層的臥鋪車廂與全車免費WIFI服務。列車臥鋪則採上下層的設計,下層臥鋪為1字頭的房號,沒有衛浴設備;上層臥鋪為2字頭的房號,含有衛浴設備,但得費力將大行李抬上臺階。列車臥鋪內,右邊是上下層的床鋪,左邊是衛浴設備,而狹小的走道僅可置放一直立和一橫向的大行李。即便空間不大,但床鋪乾淨舒適,衛浴水量溫熱,對於寒凍的冬季極地來說,已是難得的“奢華”了!

夜闌人靜,躺在溫暖的被窩中,望著霧濛濛的車窗,時見昏黃的燈火快速往左挪移,又時而現身黑燈瞎火,但聽得勻稱的呼吸聲。在規律的軌道聲響中,《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的懸疑情節不斷地浮現於腦海裡,而門外走道的腳步聲,彷彿是福爾摩斯叼著菸斗,四處明查暗訪的踱步聲;在朦朧的意識中,魂牽夢縈《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驚險浪漫聖誕派對,讓人誤以為夢醒時分之際,列車已然抵達聖誕老人村,而盛大的北極狂歡之夜便熱情擁抱遠方旅客的到來。

DAY 3 聖誕老人村(Santa Claus Village)、聖誕公園(SantaPark)

早晨七點多,列車間傳來列車長的廣播,預告羅瓦涅米(Rovaniemi)即將到站。不久,走出列車外,雪花片片自天空灑落,浪漫聖誕的氛圍已然擄獲這批外來旅客的芳心,紛紛展顏歡笑,與北極特快列車拍照留念。

抵達聖誕老人村(Santa Claus Village)時,一大群遊客自巴士走了出來,臉上莫不驚喜萬分、雀躍不已。遙遠聖誕歌聲傳來,伴隨雪花落在閃爍燈飾的聖誕樹上,一切如夢似幻,如同小時聽的童話故事,於今,已然降臨眼前。周圍聖誕飾品的佈置、角色和音樂,遠離喧囂塵世,來到夢幻聖誕村。現實中的渴盼在轉眼成真後,浮生若夢,人生難得,今夕何夕,暫且忘卻人間真相,盡情享受聖誕老人村的禮物吧!

聖誕老人辦公室(Santa Claus Office)裡,一樓為紀念品商店和佈滿各種聖誕飾品與擺設的通道,可直通至二樓的階梯,頗有營造歡樂浪漫的氣氛。二樓為聖誕老人與遊客拍照的辦公室,一律禁止遊客自行拍照和攝影。儘管館內拍照費用所費不貲,但遊客仍然絡繹不絕,期待與聖誕老人的合照盛事。此外,在聖誕老人辦公室前,則是標榜北極圈北緯66°32’ 35”緯線,是訪客必打卡拍照之處。

在聖誕郵局(Santa’s Post Office)前方,則是當地薩米人以傳統拉普蘭圓錐形帳篷(teepee)所經營聖誕鮭魚餐廳(Santa’s Salmon Place Restaurant)。篷內中央以露天柴火燒烤成排的鮭魚,而帳棚上緣掛有馴鹿毛皮和飾品。一邊看著鐵爐中熊熊的烈火盡情舞動,一邊細細品嚐木製餐盤上的燒烤鮭魚,燈火明滅中,感受極地拉普蘭的異國風味,確實是難忘的初體驗。此外,那濃郁香氣、油脂豐富的鮭魚,搭配薩米人自製傳統芬蘭起司雲莓甜點,在紮實口感的魚肉和軟Q酸甜的起司互相調和下,味蕾也別有一番滋味。

距離聖誕老人村約莫2.2公里,則是另一處觀光旅遊勝地──聖誕公園(SantaPark)。沿著五顏六色的隧道走往聖誕主題樂園後,於入口處購票,四處可遇見聖誕樹、紀念品、飾品、聖誕人偶和哈士奇布偶。橫跨地面下標榜北極圈北緯66°33’ 7”的緯線後,我們進入Ice Princess的寒冷國度,欣賞冰鑿的酒吧與各種動物造型的冰雕,趣味橫生。

與聖誕郵局相仿,聖誕公園內設有供遊客參觀來自全世界各地寄給聖誕老人的卡片和信件,以及供遊客投遞明信片的郵筒。主題公園的中央區設有餐廳和休憩區,以滿足遊客的飲食需求。此外,遊客也可搭乘神奇列車(Magic Train),一同探險美妙的聖誕世界,或是在欣賞歡樂的精靈表演秀後,獲得精靈學校精美的證書。若是想體驗做餅乾的話,遊客可在舒適的Mrs. Gingerbread廚房裡親手製作。最終,對聖誕老人期許內心願望,當作來年祝願美夢成真!

再度返回聖誕老人村時,天候未晚,但天色已然籠罩在一片深藍色澤中,眼前盡是大雪紛飛的情景。隨著聖誕歌聲的響起,人潮也越來越熱絡,而浪漫歡樂的氣氛也臻至最高潮。寫上滿滿的祝福,寄往7,804公里外的友人,一圓孩提時的聖誕回憶與心願後,我們便依戀不捨地告別聖誕老人村,踏上返途路中。

回到羅瓦涅米(Rovaniemi)民宿後,我們稍作休息,便一心期待晚間的「夜尋極光拍照團」的活動。可惜的是,大雪紛飛與邂逅歐若拉往往是一道困難的選擇題──雪花飄落與極光飛舞是難以兼顧的。儘管當地導遊的天文解說和勁歌樂舞,仍掩飾不了許多團員落寞的神情;畢竟,巧遇綠光,幸福一世。那一晚,對我來說,只有熊熊的火焰在眼前燃燒殆盡…

DAY 4 拉努阿野生動物園(Ranua Wildlife Park — The Arctic Zoo of Lapland)

距離羅瓦涅米(Rovaniemi)約80公里,行車一小時路程的拉努阿野生動物園(Ranua Wildlife Park)是世界上唯一位在北極圈內的野生動物園。園內約有50種不同的野生動物物種和總共200隻的極地動物,所有的動物都棲息在北方廣袤的森林荒野中。安排這一趟造訪拉努阿野生動物園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在全球氣候快速變遷下,實際接觸極地圈的動物和現場觀察牠們的生態環境,同時為牠們的生命留下回憶的一頁。

巴士抵達拉努阿野生動物園時,大約早上十點半左右。逛了一下紀念品商店後,我們先行至Wild Arctic Restaurant用膳,再悠閒參觀動物。裝盤鹿肉、魚排和馬鈴薯泥後,便展開我的鹿肉初體驗了。談到馴鹿,由於拉普蘭原居民薩米人(Sami)多以自然放牧方式飼養馴鹿,使牠們得以在森林間自由移動,並且以地衣、枝葉或蘑菇為食,故其脂肪含量很低,且富含營養。入口咀嚼後,肉質口感新鮮微乾,毫無油脂,但野味十足;若和著果醬一同食用,味道更是濃郁酸甜,頗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享用鹿肉佳餚」這場自然文化洗禮後,我們便循著林間小徑,努力辨識著雪中的哺乳類動物和鳥類。

在拉努阿野生動物園內瀕危物種中,北極熊(polar bear)、麝牛(musk ox)、北極狐(arctic fox)、駝鹿(moose)和紅狐(red fox)等動物是此趟必訪的物種。擁有一襲雪白獸毛的北極熊,皮下脂肪儲備層可高達十公分,使皮膚對寒冷有良好的隔離效果,並且減輕牠們在水中的載重。即使北極熊是身手矯健的游泳健將,往往可以不歇息而游泳數百公里的距離;然而,在現今全球暖化的劇烈影響之下,北極圈海域比往昔更晚結冰、更早融冰,造成北極熊捕獵海豹的季節縮短,而浮冰之間的距離拉大,時常造成牠們不易捕捉海豹而挨餓,或者找不到足供牠們歇息的浮冰而溺斃。故此,北極熊才被列為極度瀕臨絕種的動物。在天寒地凍的園區內,看著遠方圍欄內北極熊隻身形影嬉戲桶子,模樣雖然逗趣,但卻引人鼻酸,不知本世紀末是否還能看到牠們的身影?

而在上個冰河時期前,生活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上的麝牛(musk ox),除了在加拿大北方和格陵蘭之外,曾經一度面臨絕種命運。十九世紀晚期,人類對麝牛的獵殺也造成牠們瀕臨滅種的主因。如今,在全球暖化下,植被與雪境的雙重變化造成麝牛難以覓食,使牠們的生存又陷入困境之中。分佈在加拿大北方、格陵蘭、挪威、瑞典、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等國境內的麝牛,因其粗長的毛皮能阻隔風雪;因此,即便在最酷寒的冬季,牠們都不覺得冷。此外,麝牛都是一小群在山上高原緩慢而細心地活動,當牠們受到獵食者的威脅時,成年的麝牛會團結一致,牛角向外抵禦,並且形成一道牆來保護較體弱和幼小的麝牛。

除了聖誕老人的好夥伴—馴鹿(reindeer)—之外,我們特別在昏暗的天色下努力尋找世界上體型最大和身高最高的鹿科動物──駝鹿(moose)。與其他的鹿類不同,雄駝鹿的角每年約在新年時刻脫落,但很快便長出新角。春天豐富的食物與水中植物的礦物質加速了雄駝鹿新角的生長。在初秋和交配季節開始時,鹿角生長到最大的尺寸。此外,不像雄雌馴鹿前後兩叉型的長角,雄駝鹿的角並非枝叉型,而是扁平鏟狀型,且脖子下方有肉垂狀,十分容易分辨。

對於成群結隊獵殺駝鹿的灰狼(grey wolf)而言,狼群通常是由一對最優秀的公狼和母狼來領導。不若一般大眾所認為,灰狼經常在月圓時嗥叫;反而選在傍晚和夜間長嚎,主要原因是在狼群間傳遞訊息和捕殺獵物之用。雖然灰狼不是瀕危物種,但牠們在芬蘭境內的數量也不超過250隻,未來一旦全球氣候劇變,身為食物鏈上層的灰狼勢必得面臨絕種的命運。

不同於其他夜行性的鴞類,晝行性的雪鴞(snowy owl)主要在白天,偶爾在黃昏後捕食。身為北極圈物種的雪鴞,鳥體幾乎為純白色,羽毛端部為黑色,故在頭頂、背部、雙翅、下腹遍布黑色扇形斑點;同時,雪鴞無其他鴞類常見的耳狀羽,渾圓雪白的頭部看起來頗為呆萌。雪鴞的數量因其主食旅鼠來源的多寡而有所變化,有時好幾年不見雪鴞的出現,有時在拉普蘭最北方的地區可見其蹤跡。儘管雪鴞不是全球性的瀕危物種,但是在拉普蘭地區,牠卻被列入極度瀕危名單之中,因為氣候變遷造成旅鼠數量的減少,雪鴞的生存也變得更加困難。

芬蘭國鳥──黃嘴天鵝(whooper swan)—是體形較大的雁形目鳥類,雄雌同形同色,鳥體潔白,頸部修長、黑黃雙色的喙部,體態優雅。黃嘴天鵝以水生植物和其根部、小型軟體動物、莓果和種子為食,且與伴侶結成一世的情緣。二十世紀初期,黃嘴天鵝幾乎在芬蘭境內絕種。後來經過地方人士的奔走疾呼和努力復育下,如今黃嘴天鵝在芬蘭境內已十分常見了。

此行還觀看西伯利亞麝鹿(Siberian musk deer)、野豬(wild boar)、雕鴞(eagle owl)、鷹鴞(hawk owl),以及浣熊(raccoon dog)等動物。參訪當日天氣極為寒冷,北極狐(arctic fox)、紅狐(red fox)、猞猁/山貓(lynx)、兔猻(pallas’s cat)和棕熊(brown bear)興許躲其洞穴冬眠,而不見其蹤跡,甚為可惜。

傍晚,搭返羅瓦涅米(Rovaniemi),至K-Supermarket採購食材和晚餐後,步行至Jätkänkynttilä(Lumberjack's Candle Bridge)河岸旁,想夜尋極光女神的倩影。不料,途中,零落雪花忽而變為驟雪紛飛景致,內心不免黯淡,對此雪景,孤獨神傷許久……

DAY 5 科魯奧瑪國家公園冰原瀑布健行(Frozen Waterfalls of the Korouoma National Park and Frozen Waterfalls Hiking Adventure)、邂逅歐若拉女神(Aurora Borealis)

科魯奧瑪(Korouoma)是一處從波西奧(Posio)和拉努阿(Ranua)市的邊界由西北方綿延到東南方30公里長的地質斷谷。它是數億年床岩斷裂地帶的一部份。整個地帶從羅瓦涅米城鎮延伸,且沿著凱米喬基河谷(Kemijoki)到奧蒂(Autti)和Auttiköngäs瀑布,並且貫穿科魯奧瑪到庫薩莫(Kuusamo)。在科魯奧瑪的中心,斷谷形成了已逐漸變小,並且比周圍地形還更加深邃的峽谷。峽谷壁是數十公尺高和極度陡峭的懸崖面。冬季期間,從懸崖面傾瀉而下的小溪流結凍成冰瀑布,蔚為壯觀漂亮,令人嘆為觀止。

從羅瓦涅米至科魯奧瑪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早上出發時,天氣晴朗,但冷風依舊。聽著當地導遊Alex對於科魯奧瑪地形和氣候的解說,內心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對於瀑布迷的我而言,雖然走訪過冰島和北海道寶藍色系的瀑布,但是前者河水卻是川流不息、傾瀉而下,而後者河水涓涓細流、煙霧嬝繞,未曾目睹全然冰封的狀態。如今,能一窺羅瓦涅米首屈一指的雄偉冰原瀑布原貌,真是三生有幸。

一片白茫茫的廣袤原始森林,遼闊天地中,我走入積雪數尺深的林地,穿越科魯奧瑪木柵門。不久,眼前的路徑慢慢地由寬變窄,而兩側的樹木全披上潔白的雪衣,偶爾陣風穿梭樹梢、拂面而過,一小團雪便直落樹葉縫隙間,飛落地面或打落在旅人的衣帽上。此刻,眼前的雪景宛若粉妝玉砌的銀白世界,如夢似幻、令人癡迷。

沿途中,也巧遇一些旅人專程來到科魯奧瑪健行或攀爬冰瀑布。事實上,科魯奧瑪是芬蘭境內最佳的爬山目的地。它有著一條全長五公里的環狀步道,健行時間大約2-3小時,而三個主要的瀑布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Brown River (or Ruskea Virta)。位在Piippukallio的Brown River,是科魯奧瑪最高的冰原瀑布。瀑布的中央區高度約六十尺,在整個冬季裡,水流十分強大。時值入秋冬之際,Brown River便結成冰霜,對經驗老到的攀冰者而言,是項備嘗艱苦的挑戰。

接續往上步行,可見白雪覆蓋著整片懸崖峭壁,任憑思緒飄忽在這處雪窖冰天間,想像出神入化的僧侶,練得一身飛簷走壁的好本領。正醉心於虛幻的場景中,頃刻間,Mammoth Fall (or Mammuttiputous)便躍現正前方。身為科魯奧瑪最受歡迎的攀爬地點之一,Mammoth Fall的右側為五十尺高,寬度則年年有所變動。源自於Yli-Voho山坡泉水的Mammoth Fall,因山泉水質清澈,而使冰原呈現截然不同的藍色色調。

一路蜿蜒而上,處處盡是白雪晶瑩、銀蝶飛舞。不遠處,依山攀附、層層交錯的冰柱狀更是引人目光。走近一瞧,原來是Charlie Brown (or Jaska Jokunen)瀑布。該瀑布有五十尺高,每年寬度約莫在二十到六十尺之間變動,並且只在晚秋流瀉,冰塊常年薄如蟬翼。有時,冰牆中央處變成適合冒險過夜的冰洞。有時,又如此刻,但見蜘蛛般的人形攀岩而下,動作利索,博得旁觀者的讚嘆聲響,迴盪在這萬丈深淵的峽谷中。對冒險犯難的勇者而言,科魯奧瑪國家公園是健行和攀爬的天堂之路;對喜好大自然的人而言,它卻是一處清澈潔淨且景色壯麗的人間淨土。

返回野外營火處時,沿途的空靈幽谷、雪林景致實在引人入勝,使旅人不禁再三流連忘返、佇足留戀。儘管熱火朝天溫熱不了旅人冰冷的肢體,但這一回在北極圈科魯奧瑪冰原瀑布的種種經歷與回憶,也就足以回味一生一世了。

告別了當地領隊Alex之後,我們走往世界第二北的MacDonald,休憩片刻。之後便再走往羅瓦涅米巴士總站(Linja-Autoasema),搭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薩利色爾卡(Saariselkä)。辦理入住瑞肯林納拉普蘭酒店 (Lapland Hotels Riekonlinna)後,原本以為無緣目睹那一道幸福綠光;不料,臨睡前不經意地望出窗外,竟然遇見歐若拉女神(Aurora Borealis)於天際間漫天揮灑,猶如精靈穿梭其中,曼妙舞動、絢爛美好,人間在綠光的幸福陪伴中,安然甜美睡入夢鄉。

DAY 6 乘坐馴鹿雪橇(Reindeer Sleigh Rides)、平底雪橇初體驗(Tobogganing)

數百年來,馴鹿一直是拉普蘭原住民薩米族人生活的重心,也是他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多重挑戰的極地氣候裡,馴鹿不僅是薩米人穿越古今的運輸工具,同時鹿皮與鹿肉也是他們保暖和營養的來源。昔日,薩米人是遊牧民族,一同與他們放養的獸群在苔原地上自由奔放,如今,將馴鹿畜牧業合法留給在酷寒漫長冬季生活的薩米人,讓他們得以顧及生計的層面,也延續幾百年來的歷史傳統。當然,對訪客而言,體驗薩米人獨特的文化與傳統的方式,便是造訪馴鹿農場和乘坐馴鹿雪橇(Reindeer Sleigh Rides)活動了。

為了擁抱原始森林的景致,我們避開了熱門觀光區柵欄內乘坐馴鹿雪橇的方式,而遠到薩利色爾卡(Saariselka)地區,參觀由原住民薩米人所經營的馴鹿農場,進行馴鹿雪橇初體驗。

約定馴鹿雪橇活動的這一天,天空飄落著鵝毛大雪,一行人雖然冷到直打哆嗦、鼻涕直流,但卻覺得在這雪國天境裡,沿著林間小徑,雪橇就這樣信步在原始的森林中,鈴聲噹噹,不管地凍天寒,能夠浪漫一行,才算走過極地。思緒正在奔騰時,已來到人煙罕至的馴鹿農場。

馴鹿農場的女兒是一位落落大方、美麗動人的可人兒。經過她仔細為體驗者挑選防寒外衣和手套後,我們便成雙成對坐上雪橇,與馴鹿合影留念。接續,馴鹿農場的男主人手執繩索,輕拍前鋒獨角馴鹿,動身啟程。一路上,雪花紛紛飄落在勻速雪橇上的毛毯,或消融於毯下溫冷的雙手中,而馴鹿的蹭踏聲響則劃破了這寧謐的極地荒原。乘坐的馴鹿時不時地鑽雪覓食,或是回眸偷偷打量雪橇上的陌生旅人,模樣雖然畏生,但性情卻溫和。所幸,乘坐馴鹿雪橇時間莫約半小時左右,要不然在呼氣成霜、撒水成冰的天然冰窖下,即便有禦寒的重裝配備,仍然抵擋不住這風霜雨雪的侵襲啊!

返回馴鹿農場後,農場女主人邀請大家進入木屋喝茶取暖,同時解說馴鹿的特徵和薩米人的傳統文化。不同於其他鹿類,雌雄馴鹿頭上都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長角分枝繁複,而犄角長度和重量遠勝過雌鹿的雄鹿,則於每年9月至10月交配季節時,用之與情敵競逐雌鹿。雄鹿每年3月脫角,雌鹿約4月中下旬脫角。馴鹿的毛色有深棕褐色、灰白色和白色,每年5月脫毛,9月長冬毛。同時,因蹄寬大而平,蹄間分隔深,尾巴極短小,故馴鹿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路上行走。

而薩米人的傳統服飾中,由藍、紅、黃三種鮮豔色彩搭配而成的手製麻布衣裳是薩米人典型的民族服飾。上衣多為深藍色,領口、前襟、肩部、袖口和下擺等處都鑲上金黃和大紅兩色相間的花邊,頭戴四角帽。男性喜好在腰部佩戴漂亮的芬蘭刀,而腰帶上的花紋暗藏著婚姻狀態,鞋子多為足尖翹起的鹿皮靴,顯得粗獷豪放;女性則喜歡戴鑲有花邊的紅色遮耳帽,而胸前的配飾亦透露著婚姻狀態。

在這一場乘坐馴鹿雪橇的體驗中,除了感受到原住民薩米族人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艱困的維生,依舊肩負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旅人也在林間、雪橇、馴鹿、風雪中體驗極地之旅,人類的文明與自然的洗禮,在原野自然中,放下俗世的牽絆,心境頓如明月般澄透。

馴鹿農場男主人送我們回到集合點之後,因為稍早在瑞肯林納拉普蘭酒店享用豐盛的早餐,尚不覺得飢餓,因此直接走往薩利色爾卡最享譽盛名的專業滑雪場—Saariselkä Ski & Sport Resort,進行平底雪橇(Tobogganing)初體驗的活動。

選擇平底雪橇,而非滑雪,主要考量點在於薩利色爾卡滑雪場的坡度直叫人望之生畏。現場的滑雪者,無論男女老少,各個身懷絕技,動作靈活流暢,絕無跌落、或摔得鼻青臉腫的。但滑雪技巧並非一蹴可幾,一時半晌是無法造就舉世稱羨的天才;故此,我們寧可承受著孩童嘲笑的神情,揹著平底雪橇,乘坐著升降椅,前往一個不可預知的天地。

平底雪橇雖然不像滑雪那麼講究技巧和裝備,但兩者同樣都需要平衡感和半點智商。「技巧好,智商高,完勝;技巧差,智商低,慘摔。」我半開玩笑說著;突然間,一道陰影掠過每個人的臉龐。隨著升降椅的高度與山坡斜度成正比,氣溫也愈發冷紫,未達山巔,肢體已顫抖到不聽使喚,冰霾寒凍全身,卻削減不了興致。稍作取暖之後,我們猜拳決定先後順序,先鋒出擊,坐觀成敗。儘管不願面對未知之路,但遭逢沁骨冷風和登高恐懼的雙重夾擊,深吸一口氣後,抱著壯烈成仁精神俯衝直下──長達1,800公尺的跑道,原以為英姿挺拔,卻不料,一頭撞上兩側的護欄,翻了跟斗,雪鏡內堆滿積雪和霧氣,跌個狗吃屎,異常狼狽……

原本以為一回生、二回熟,哪知僅有一回慘、二回更慘的格局,要不是護欄庇佑住我,就怕是摔落山下的針葉林間,深埋在厚雪堆中當雪人了。直到這次平底雪橇初體驗的活動,我才恍然大悟,這麼多年來,實在高估自己的智商和能耐了,而忐忑不安的心情竟忘了請旁人捕捉這一生難得的狼狽……

傍晚,在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暗黑天色下,我們邊走回薩利色爾卡城鎮,邊回憶方才滑雪的糗事,一路上歡笑聲不曾停歇。在K-MarketSaariselan Kuukkeli超級市場閒逛一會,我們就在超市旁的餐廳享用馴鹿肉漢堡晚餐。鹿肉風味飄香四溢,秀色可餐的視覺效果,且口感鮮嫩多汁,搭配生菜、乳酪和番茄,令人讚不絕口。喝著芬蘭當地製造的可口可樂,甘甜順口、無參雜藥味、無氣泡反芻,可堪媲美天上的瓊漿玉液,是旅人必喝之極品!

當晚,我們搭車前往伊瓦洛(Ivalo)的庫爾塔海普飯店(Kultahippu Hotel & Apartments)休憩一晚,為明日的哈士奇雪橇做暖身準備。

DAY 7 哈士奇雪橇之旅(Husky safari)

在芬蘭北部極圈地區,我們也精心策畫一場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的活動──哈士奇拉雪橇(Husky Sleigh Rides)。不過,不同於馴鹿僅為薩米族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哈士奇數百年來一直在嚴峻氣候的北極圈為人類運送貨物和人群,本質上是工作犬,而非寵物,因此早已成為北極圈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哈士奇不應該被飼養在溫暖氣候的城市公寓裡;同樣地,甚至不應該在北極圈,因為牠們可能遭受虐待或過勞的情形。

為了體驗哈士奇拉雪橇,我們堅持了幾項原則,期許做到對北極圈動物活動負責任的旅人。首先,選擇在北極圈地區提供哈士奇拉雪橇有道德良知的業者和專業musher,因為她/他們知道狗兒需要什麼樣的照料,才會心滿意足地拉雪橇。其次,瀏覽業者網站照片除了遊客和孩童摟抱哈士奇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有狗兒居住的圍籠圖片,如此透明地展示會遠比光鮮亮麗來的實在。最後,避免選擇低價吸客的狗兒拉雪橇業者,或者尋找夢幻中的帥氣哈士奇雪橇組合,以博得Instagram上的讚賞人數,因兩者都罔顧動物的福祉和環境的保護。

午後,活動業者依約派遣司機前來搭載我們。沿途中,我習慣性地與司機閒話家常,無非想多深入了解芬蘭當地人的生活風格。「新聞媒體總是報導:芬蘭是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你認為你快樂嗎?快樂的秘訣又是什麼呢?」聽聞我的問題後,司機先生靦腆微笑著,手摸著頭,苦思良久,仍不得其解。「我想會不會是Sisu的精神影響你們的生活態度呢?」我如是說著。雖然他笑著說不知道Sisu是什麼,但每天抱著愉快的心情工作,呼吸純淨森林的芬多精,愜意在湖邊釣魚,享受舒適自在的桑拿浴,平淡樸實涵養了內在,讓人們感到幸福快樂。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芬蘭是全球最幸福的國家—我們飛越了七千八百多公里的距離,實地體驗並觀察幸福之最的芬蘭人。儘管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從自然環境涵養出的Sisu,也培育出堅毅、實在、衝勁和決心,讓芬蘭人在天寒地凍中,以無畏的精神,克服萬難險阻,勇敢在冰天雪地中,印下人類的足跡,從而提升心靈質素,將逆境習以為常,得以澹泊明志、知足常樂。答案其實就在:芬蘭人穿梭在這冰天雪地中,依舊享有自在與愜意吧!

當車子緩緩駛近一處寬闊的林間木屋之際,狗群的吠叫聲響徹雲霄,空氣中瞬間瀰漫著一股興奮的氛圍。不一會兒,女主人招呼我們入屋著裝,隨後教導我們認識幾項基本的手勢和煞車的動作。待大夥都明確熟記基本要領之後,女主人便引領我們走過重重的圍欄,而兩側的哈士奇則是在潔白的雪地裡躁動不安、搖尾蹦跳。

眼見女主人為首的雪橇犬已然出發,第二順序的雪橇犬正蓄勢待發,而排在第三順位的我,卻被雪橇犬的抖擻精神和強勁吠聲所震懾,內心不知覺地微微顫抖起來。說時遲,那時快,當男主人鬆綁雪橇犬的繩索時,精力充沛的雪橇犬便全力往前衝刺追趕隊伍,一副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模樣,完全不在意後方那惴惴不安的駕馭員啊!

一路上,女領隊不時回頭留意遊客的情形,時而變換手勢,提醒我們前方的路況。隨著駕馭技巧的熟練,我們也漸入佳境,已能邊掌握雪橇犬的奔跑速度,邊欣賞銀蝶飛舞的美景。偶爾,腳踩煞車時刻,狗兒會不解地回眸遙望,彷彿是在抱怨我扼殺了牠們自在飛奔的愜意。而在中途換手駕馭之際,女領隊逐一為大夥拍照留念,而狗狗的視線範圍只跟著女領隊的挪移而溜轉,熱情而雀躍之情溢於言表,真是羨煞了旁人的眼光。

隨著雪橇犬勻稱奔馳於林間雪地,眼前的景緻從錯落有致的披雪針葉林間蛻變成一望無際的雪白湖泊,遠方半邊天際開始由白染紅,金色的霞光一抹輕靈將五彩繽紛,灑落整個極圈大地。雪橇犬就恣意奔跑在這一片銀白世界裡,與霞光齊飛,頓時,浮現電影《極地長征》(Eight Below)雪橇犬長征千里雪地,驀然之間,感覺天地蒼涼與悲壯。

正沉醉於落在雪橇犬上的雪花、穿越的森林,以及天邊晚霞,不料,後方的雪橇犬衝往前方雪橇,頓時造成一團混亂與疑惑。後方的雪橇車座上竟然空無一人?正當大夥還在疑惑中時,只見那女領隊急忙停下雪橇車,連忙安撫情緒高亢的狗群,並且確認我們是否安然無恙?不久,從昏暗的林間小徑中先後出現後方雪橇車上的中年男女,氣喘吁吁地述說她們翻車的窘境。再度確認安全無虞之後,雪橇犬隊伍重新踏上歸途。

回到營地,狗群極為興高采烈地歡迎我們的歸返。雖然天色已略為昏暗冰冷,但我們仍然摟抱溫馴的狗兒合照留念,同時也感謝牠們熱情的款待。接續,女主人邀請大家進入木屋生火取暖,並且說明營地現況和哈士奇的生活習性。

目前該營地飼養大約一百隻阿拉斯加哈士奇,成犬和幼犬各占一半,而每隻成犬都有排定的活動或休息,勞役均分。營地男女主人每天都準備充足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來補充狗群的體能,並且盡其所能為牠們清理家園。「我們最主要的工作不是訓練狗兒拉雪橇,因為我們無法說狗話,而是由日益老邁的成犬來負責教導幼犬如何拉雪橇,讓牠們的經驗可以代代相傳下去。」女主人感性地說著。

坐在圓錐形帳篷內的烈火前,我握著手中的熱飲,傾聽間,眼眶竟不由得泛起淚水。雖然事先預約雪橇犬活動時,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能遇到善待狗群的旅遊業者,但經過多重的原則篩選之下,加上現場業者的經驗分享、人犬互動情形和生活環境的觀察,這趟哈士奇雪橇之旅的確消除了我們諸多的迷思與不安。如同馴鹿拉雪橇活動結束後,為了鼓勵業者慰勞辛勞工作的馴鹿和哈士奇,我們都會禮貌性地藉由握手的方式,獻上我們微薄的小費。畢竟,善心對待動物的業者都值得我們的尊敬和支持。

傍晚,我們搭車前往此行最北方的目的地飯店—庫塔奧維傳統酒店 (Tradition Hotel Kultahovi),希望能再次邂逅那一道幸福綠光,為旅程留下幸福滿屋的回憶。儘管天空澄澈無雲,星光滿佈,但聞流水潺潺與暗黑林間風聲蕭蕭,獨不見綠光蹤影,無奈回到旅店,準備明日啟程前往赫爾辛基。

DAY 8 爾沃之旅(Porvoo)芬蘭中世紀城鎮秘境美景

清晨五點多,正當黑色小精靈還意猶未盡地聚集在整個伊納里城鎮時,我們即吹起號角聲,整裝待發至伊瓦洛機場(Ivalo Airport)。伊瓦洛機場雖然不大,但內部設計簡約樸實,卻不失溫馨格調。候機之際,竟然在紀念品商店中發現一個亮點──紅狐皮。那狐皮摸起來質感柔軟、色澤鮮豔;同時,骨架也保存非常完善。若非台灣氣候潮溼悶熱,不易保存珍貴的紅狐皮毛,不然早就動念添購一條紅狐皮毛當作傳家私藏品了。

從赫爾辛基Kamppi Center購物中心地下一樓巴士總站至波爾沃巴士總站約一小時的車程。抵達時已是午後用膳時間,故直接前往當地佳評如潮的Zum Beispiel餐廳,享用今日的第一頓餐點。大片的白色牆板,搭配寬敞明亮的落地窗,懸掛的黑色燈飾、溫暖的原木色餐桌、綠意盎然的植物擺設、活潑巧思的椅型和簡單式的掛衣架,內部設計完全承襲北歐簡約的清新風格。開放式的廚房空間,碗盤杯皿整齊排放,無一雜品堆放,顯得流暢明朗。

餐廳提供自製的六種麵包,無限量供應,口感扎實嚼勁,搭配乳酪,風味甚佳。無論是義大利麵或漢堡,食材新鮮好吃、味道極佳,唯獨心型濃郁的番茄乳酪湯極為重鹹,習慣清淡口味的我,初嚐幾口便忍痛放棄了。或許是地處極冷氣候,芬蘭的餐點稍微偏鹹,但天然原味的料理方式、親切的服務態度,以及輕鬆的氣氛,便是店家收服饕家的秘密法寶了。

芬蘭第二古城——波爾沃(Porvoo),蜿蜒曲折鵝卵石的街道,兩旁典雅樸實的低矮木屋,我們越過時空,悄然走入當時的中古世紀。昔日,波爾沃是個充滿活力的港口和市場,扮演著重要商貿中心的角色,直到1380年才正式轉型為城鎮。如今,波爾沃巷弄間可見工藝精品店、畫廊、咖啡館、紀念品商店、玩具店和骨董店林立其中,頗具詩情畫意。而在坡地的廣場上,一座雄偉的外觀,搭附著獨立式鐘樓的石木教堂矗立眼前,守舊古樸,如同素顏的少婦等待遠在天涯的游子。建於15世紀晚期歌德式建築的波爾沃主教座堂(Porvoo Cathedral),是1809年芬蘭首屆議會的召集地,其賦予芬蘭人宗教上的自由,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坐落於波爾沃河(Porvoonjoki)沿岸一排排的銹紅色房子,靜謐優雅地屹立三百年時光,不動如山,看著旅人來來去去。它曾經是商人輸往整個歐洲國家商品與異國美食的儲貨倉房。十八世紀晚期,為了表示對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到訪的崇敬,所有到訪路線的房子都被漆飾紅赭石,使其外觀更為鮮艷漂亮,同時也能保護木材經受風吹日曬的損毀。

波爾沃河岸雪景讓我憶起十多年前曾造訪過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ㄧ的「烏鎮」。乍見「烏鎮」的感覺,彷彿走入中國古代的歷史畫面一般,映入眼簾盡是古色古香的拱橋、堤邊倒映的流水和斑駁的低矮瓦屋。坐在小舟上,隨著船夫的搖槳,船身緩緩往前滑行,舟上旅人或談笑,或拍照,全打著哆嗦、恍若愜意悠遊江南─在零下三度的空氣中。橋邊人家,有些從緊閉的窗櫺木縫往外瞧看,心裡頭納悶著究竟是打哪裡來的遊客在冰冷的天候中外出遊玩,談笑喧騰聲劃破了這寂靜的小鎮風韻。

2008年1月底,當時站在「烏鎮」的石橋上,往四周老街望去,竟發現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十字交叉格局。撫摸著民宅磚瓦的建築物,踏在古老的石磚街上,緊盯著人群聚落的婦孺,眼前僅浮現出尋常百姓的窮困生活,年輕人全流動到繁榮的城市,徒留歷經滄桑老人以及幼童,連「舊時王謝堂前燕」都杳無蹤跡,歷史繁華的江南,風流吟詩的詩人,彷彿消逝時空中……大雪依舊落著白色屋簷,江水流動穿過一間又一間黑白相間的矮房,時空錯落,雪落在穿梭遊玩的隨行孩童,不知白雲蒼狗,踩著拱橋,在不能回頭處,回望著天際飄下的雪落在烏江,時空冰凍在這一刻,想見當年烏鎮曾有的繁華。

如今,一晃眼,十幾年,「烏鎮」也該有翻天覆地的轉變,舊時江南當會再次以傳承與創新動力,邁向世局。人生去來,「泥上鴻爪」早被雪埋雪融,孤雁客舟,江水悠悠,曾有的美麗,在雪融後,如人魚公主幻成泡影,期待再一次雪落,那時越過千山萬嶺,究竟是何等光景?夜裡,雪女說:一路往前走,到山的盡頭,你終將會遇見你想知道的「綠光」……

再度返回赫爾辛基萬塔機場(Vantaa Airport)為12月3日(二)晚間九點多。不久,便搭乘晚間23:55分起飛的芬蘭航空(Finnair)前往香港,再轉乘長榮航空飛往台灣,結束為期十天的芬蘭夢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