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日本時,有沒有注意過街角有些不起眼或看來不合時宜的咖啡館呢?這些老咖啡館,通常叫「喫茶」,就好比香港特有的販售冷飲、冰品的「冰室」,是大家可以坐下來喝茶聊天,好好放鬆的地方。在連鎖咖啡店盛行之前,日本曾經流行過「喫茶店」的風潮。究竟喫茶店和連鎖咖啡廳有什麼不一樣?Matcha小編今天將以外觀裝潢、點餐方式、菜單、咖啡師的稱呼、以及傳說中的火柴盒等五項不同之處為大家說明。
目次:
1.喫茶店的歷史
3.點餐方式大不同
4.喫茶店吃什麼?
6.代替名片的火柴盒
喫茶店的歷史
大家看到「喫茶」或許會以為是喝茶的地方,但其實喫茶店指的就是咖啡店。咖啡店風行以前,明治時代的政府為改善國民健康,鼓勵大家喝牛奶,而興起了被稱作「ミルクホール」的店家,提供牛奶、麵包、點心等,但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幾乎都銷聲匿跡了。
據說日本最早以「喫茶店」形式營業的咖啡館,是1888年(明治21年)開業的「可否茶館」(可否,日文音近coffee),除了有飲料點心,也有國內外報紙、書籍,是個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吸收新知、交流文化的場所,可惜不久就關門大吉;不過在此之後,日本陸續出現參考巴黎咖啡廳及「文化沙龍」概念營業的咖啡館(カフェ),甚至興起了提供洋酒、洋食、且可以「和女性服務生『聊天』」的「美人喫茶」,這也是為什麼有「純喫茶」這樣的稱呼,好讓顧客區分該店是否是單純喝咖啡的地方。
關東大地震後,喫茶店一度沉寂,緊接二戰時期(1941年~1945年),咖啡一度被視為奢侈品而禁止進口,喫茶店大量倒閉,直到戰後才再次開放。在經濟逐漸復甦的背景下,深具個人特色的個人營業喫茶店再次於1960年代昭和時期盛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在音樂流通、取得便利的時代或許有點難想像,但當時並不是人人都買得起黑膠唱片與音響設備,因此「Jazz喫茶」、「名曲喫茶」(即古典樂喫茶)等能夠讓客人同時享受音樂與咖啡的店家也十分流行。也因此當時的年輕人搭訕的台詞都是「お茶しない?」指的就是要不要喝杯茶(咖啡)、要不要去喫茶店坐下來聊聊的意思。
嗅得出時代感的外觀與裝潢
與連鎖咖啡館大不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外觀與裝潢。至今殘存的喫茶店多是昭和時期(1960年代)開始營業的,因此其建築、家具、餐具等多是當時的流行樣式,在現在看來有那麼點不合時宜的懷舊感。
普普風格的照明、綠皮沙發,店內充滿濃濃的昭和味。
有些喫茶店的桌子甚至是可以玩電動麻將、電動遊戲的機台。
隨意擺放的裝飾、骨董,多少能瞭解店主的喜好。
喫茶店門口常見的招牌,字體設計也值得玩味。由於這些招牌多是咖啡豆廠商送給店家的,上面通常都會有業者的名字,例如KEY COFFEE就很常見。
光是一邊盯著壁櫃上琳琅滿目的骨瓷咖啡杯,猜想著等下送上來的會是哪一款,便情不自禁感到興奮。
除了充滿個人特色的喫茶店以外,也有宛若復古飯店大廳的大型喫茶室。
點餐方式大不同
連鎖咖啡店多是在櫃檯點餐、結帳後,站旁邊稍候片刻,聽到店員叫喚後取餐,找到位子坐下對吧?喫茶店則是進門後,找個喜歡的位子坐下就不用再起身了(有些店主或許會主動告訴你坐哪)。因為店家在你坐下後,會送上熱毛巾(或濕紙巾)、冰開水以及MENU,稍後會再過來為你點餐,最後連同飲料及剛才點菜的「伝票」(明細表)一起送上桌,離開時再拿著明細表去結帳即可。(如上圖,桌上的藍色紙條即是結帳明細表,通常背面店家都會印上感謝您的光臨之類的招呼語)
但也有遇過這麼有個性的老闆。這麼狂野的明細,還直接在上面計算,實在太風趣了!(笑)
難得一遇骨董級的收銀機,現在依舊每日工作不停歇呢。
喫茶店裡吃什麼?
因為日本食品營業許可的規範,「喫茶店營業許可」一般只能販售軟性飲料及簡單加熱的輕食;而一般稱作カフェ(泛指餐廳與咖啡廳)的店家多有提供酒類與正餐的熟食,屬於「飲食店營業許可」。但其實並未硬性規定申請哪種許可,店名就非得寫成喫茶店或カフェ,也因此有時候喫茶店裡也有賣熱食,反之亦然,即使店名稱作カフェ,也可能只賣飲料與甜點。
喫茶店有些連鎖咖啡館吃不到的料理唷!因為喫茶店並無中央廚房或是規格化餐點製作方式,因此作法、口味、樣式等都各有特色,雖稱不上超級美味,但對日本人而言,去喫茶店並不是為了美食,而是一種懷舊的情感、熟悉的味道。
冰淇淋蘇打(クリームソーダ)
說起喫茶店就不能不提冰淇淋蘇打呢!香草冰淇淋在藍色或綠色的汽水上載浮載沉,少女心怎能不隨之蕩漾?!
咖啡(コーヒー)
部分喫茶店的咖啡豆是自家烘焙,如果店主很講究咖啡的話,店名也會特別強調,寫著コーヒー専門店(咖啡專門店)、自家焙煎、或コーヒーショップ(coffee shop)。最普遍的是混和多種咖啡豆的特調咖啡(ブレンドコーヒー)、冰咖啡(アイスコーヒー)與加了滿滿鮮奶油的維也納咖啡(ウィンナーコーヒー)。
另外,喫茶店通常不會有義式濃縮機,所以不太可能喝到espresso或是拉花拿鐵等,若想喝牛奶成分多的種類,可選擇咖啡歐蕾(カフェオレ)。有些店家會連同咖啡送上來時附上一塊小餅乾或花生、堅果。
聖代(パフェ)
華麗的聖代(パフェ)也是喫茶店的定番。每次送上來都好猶豫該從哪開始吃才好。
鬆餅(ホットケーキ)
喫茶店的鬆餅通常是美式鬆餅,和時下流行的鬆軟舒芙蕾鬆餅不同,外觀與味道相對樸素、札實。
拿坡里麵(ナポリタン)
拿坡里義大利麵也很常見,以番茄醬為基底的義大利麵、加入火腿或維也納香腸與洋蔥、青椒拌炒,很家常的一道料理。
三明治(サンドイッチ)
喫茶店的三明治和連鎖咖啡廳的三明治不太相同,不太會有滿出來的生菜,通常是簡單的雞蛋三明治(玉子三明治)、火腿三明治、披薩吐司等。特別推薦玉子三明治,濃郁的蛋香與辛香溫醇的日式美乃滋,簡直是絕配。以喫茶店聞名的名古屋,獨特的小倉紅豆吐司也是牢牢抓住大家的味蕾。
蛋包飯(オムライス)
擠上番茄醬,黃澄澄的蛋包飯,可說是日本人從小吃到大的一道菜。部分店家也會提供午餐定食、咖哩飯等正餐,有機會不妨也去街角的喫茶店,品味看看日本人心中懷舊的口味吧!
咖啡師不叫barista?
連鎖咖啡廳的咖啡師通常稱作バリスタ(Barista),但在喫茶店通常以マスター(master)來稱呼,若マスター為女性時,則以ママ(mama)來稱呼。通常マスター同時也是店主,也有店家是不同人。
代替名片的火柴盒
網路時代的今天,連鎖咖啡廳都會有官方網站,櫃台或許會放置宣傳DM、QRcode等,讓顧客索取店家資訊。但昭和時代興盛的喫茶店可不是這麼一回事,它們大多不會有官方網站,更不會印製什麼宣傳DM。
昭和時代的吸菸率之高可能現在的我們很難想像,在室內一邊啜飲咖啡,一邊吞雲吐霧可說是當時的日常景致,喫茶店的櫃台旁也多會放置印有店家名稱的火柴盒供個人免費索取,就像名片一般。每家喫茶店的火柴盒各有特色,象徵著店家的風格與門面。但因為製作火柴費用也不便宜,客人日漸減少的情況下,目前已鮮少有店家持續提供火柴盒了。
結語
昭和時代風行的喫茶店,在後繼無人、價格相對便宜的連鎖咖啡廳出現等原因日漸消逝。現在還持續營業的喫茶店,多是深受常客愛戴的店家,常見到店主與客人閒話家常的景致。有時候推開厚重的門扉後,看到繫著圍裙的マスター在沒有半個客人的店裡拿著遙控器看著電視,總有種回到阿公家裡的錯覺;或是推開厚重的門扉,長年的溼氣交雜著煙味與咖啡香撲鼻而來,映入眼簾的是充滿大正浪漫的骨董家具,或是復古討喜的昭和摩登裝潢,也許就是這種時光停滯的氛圍,正是拜訪這類喫茶店的樂趣所在吧。
更多相關文章
我們的最新動態!臉書專頁:Matcha 與在地人同趣的日本旅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