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曬飛魚

談起陶藝,大部分人多半會直覺想到鶯歌陶瓷的盛名,然而在太平洋上也有一塊僅 45 平方公里的島嶼,擁有蘊藏獨特文化底蘊的蘭嶼陶藝。

鶯歌與蘭嶼在製陶工藝上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幾乎可以用「鶯歌陶瓷工業」來稱鶯歌的陶藝事業,工業化運動後引進機械化的生產方式、自動化的窯爐設備,經濟起飛後,更是蓬勃發展,各式用途的陶器不勝枚舉。然而蘭嶼的陶藝發展時至今日,仍維持著充滿天然古樸的自然之美,保持手作陶獨有的溫度,下次登島,讓我們一起動手實際感受吧!

不能讚美!蘭嶼陶藝的傳統禁忌

圖片來源:曬飛魚

生活在蘭嶼島上的達悟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少數仍保有製陶傳統的民族,他們有自己的達悟曆和儀式,每年飛魚季結束後便是進入他們的製陶月(pitanatana)。

傳統上,蘭嶼的製陶過程只有男性能夠參加,在採集黏土的過程中,更必須穿著傳統禮服並配戴籐帽。挖掘完黏土後,準備啟程返家前,要通過去霉運、祈福的儀式完成祝禱,將黏土包好裝進叫做 YALA 的背籃後,心滿意足的啟程回家。

當地朋友曾提醒到:「在山上不可以大聲喧嘩,如果誤觸祖靈,可能會帶來不幸!」除了採集過程中,最值得一提的禁忌,是不同於其他地方製陶的經驗,在蘭嶼的整個製陶期間,嚴禁說出「你做的很棒!很好看!」等讚美的話語,以免遭到惡靈妒忌而破壞陶器。

取之於土地・塑之於生活

圖片來源:曬飛魚

蘭嶼達悟族製陶的過程,大致可分成:採土、去籽、製陶、燻/陰乾、燒陶五個步驟,循著河床行走,找到藍、紅、灰黃黏土中,土質最好的藍色黏土,接著進行去霉運的祈福儀式,用蘆葦心插在待挖掘的陶土四周,並準備好放置黏土的姑婆芋,採土開始啦!

採集回來的黏土,需要通過去籽的動作,將粘土裡的雜質去除,完成後重新包上姑婆芋葉,放置木盆保濕。第三階段的製陶步驟,還能再細分成搗土、和坯和捏製,完成陶器基底部分後,再將長形泥條沿著基底層層堆疊,不一會功夫,日常生活裡的必用器皿就完成囉!

製作陶器剩下的黏土,會被達悟族人們用來製造各種陶偶,好比是日常生活中的豬、牛、羊、人物…等,造型多變,一瞬間陶土也充滿童稚趣味。

圖片來源:曬飛魚

完成捏製造型的陶器,需要再用姑婆芋包好、用船仔草固定,然後放到置物架、涼台上等待乾燥,再放到燻魚或木材的地方燻乾。

蘭嶼燒陶屬於低溫燒陶,把木頭在空曠地上以井字狀重疊,在中間放上陶器開始燒製,有人會問,那需要燒製多長時間呢?其實一切全憑耆老的豐富經驗,生活的經驗會告訴你!最後用樹葉把陶器上的灰燼拍掉,陶器就大功告成了!

製陶的魔法工具,變出多樣陶

圖片來源:曬飛魚

蘭嶼當地達悟族人的手作陶工具相當簡單質樸,沒有自動設備轟隆作響的運作,只有通過雙手流淌的溫度,搭配使用拍板、拍棍、竹刀,緩緩塑成生活裡所需的大大小小日常用器皿。通過拍板可以拍打陶器外觀,讓外觀變得平整光滑;拍棍則可以幫助陶器維持厚度平均;竹刀則主要用來雕修陶器的外觀及口緣部分,除了三樣必備工具外,木盤、姑婆玉葉、扁平石頭或夜口螺光也是不可或缺的。

上山採土.手作製陶 | 蘭嶼|含手作蘭嶼陶項鍊

用著和以往離島旅行不同的視角認識這片土地,如果你也想擁有專屬蘭嶼之行的獨家記憶,或許「帶一片土地」做紀念的真諦是個更有意義的實踐方式。跟著達墨克工作室的腳步,一起踏上私房路線,上山搜集陶土素材,下山後至涼台進行捏陶與燒陶,製作獨一無二的精美紀念品,紀錄你與這座遺世獨立小島的美麗相遇。趁著 2022 夏末開展的「洄島生活節」,邀請更多朋友通過不同的深度旅行方式,製造獨一無二的「專屬洄憶」。

地點:達墨克手作(952台東縣蘭嶼鄉朗島村9-2號1樓)

體驗時長:四小時

曬飛魚官方訂購→https://zazawanzine.rezio.shop/zh-TW/product/131796

KKDAY訂購→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131796

閱讀全文請點此:一起玩泥吧!你不知道的蘭嶼傳統工藝:特色手作陶藝

原文來源:曬飛魚